爱游戏厦门3位高技能人才讲述奋斗、成长、传承故事

  工作服       |      2024-04-30 18:03:21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张鑫惠 通讯员 黄嘉佳)他们,以创新精神为行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他们,跳出行业舒适区,尝试开拓新的专业“疆土”;他们,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他们是深耕行业的工匠、技能大师,亦是在厦奋斗的劳动者。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晨报记者带您走近3位厦门高技能人才,了解他们在厦门奋斗、成长、传承的故事。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四级职员兼带电班副班长、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1992年,陈国信从厦门高级技工学校(厦门技师学院前身)毕业后,进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选择了安全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的高压带电作业工种,一干就是32年,摸遍了厦门1700多公里输电线多座高压铁塔。

  无论是烈日还是暴雨,陈国信经常身背30多斤的器具,穿着密不透风的厚重防护服,爬上百米高塔,细致检查每一个零部件。“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享受解决困难的过程。”陈国信说。

爱游戏厦门3位高技能人才讲述奋斗、成长、传承故事(图1)

  陈国信解决的困难不在少数。早些年,厦门地区超过90%的110千伏铁塔都是双回路架设的,这种架设方式走廊窄、塔基占地面积小、安全距离小,如果进行高压线路检修,就必须停电。陈国信说:“每次停电影响面都很广,少则半天多则一天,整个片区的家庭、工厂都要停电,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为了减小损失,陈国信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一遍遍模拟操作,利用棍子撑开导线扩大操作距离,最终这一方法使110千伏双回同塔线路铁塔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增加了60厘米,实现了在不断电的情况下进行线路检修,解决了国内带电作业的难题。

  陈国信还是同事们眼里的“发明家”。走进陈国信的工作室,大大小小的创新发明设备设施琳琅满目,陈国信随手拿起一个“小发明”:“这是导线支柱棒,刚拿去试验过,看能否继续优化。”陈国信介绍说,导线支柱棒是垂直双分裂导线粘连的克星。

  这样的创新成果不胜枚举。利用无人机代替人工安装带电作业小滑车;从自行车的轴承部位获得灵感,发明了省力丝杠……陈国信说,他是从生活中获取创新的灵感。

  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第一批全国输电线路技术技能带头人,成为福建电力系统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高技能人才。尽管获得众多荣誉,陈国信依旧谦虚,他说:“这些称号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是前进的动力。我希望尽我所能把工作做好,把我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更多人。”

  走进付天福工作的生产车间,放眼望去,机床整齐排列,机器切割声、打磨声不绝于耳。穿着淡蓝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付天福正两脚微张、身体前倾,手握电钻定孔位。这是付天福从事这份工作的第30个年头。

  2010年,付天福进入厦门钨业下属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工作,凭借过硬的钳工技能,开始在维护车间生产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绽放光彩。

  当时,车间常有工人说高能混合器在加料时非常麻烦,单是拆卸10公斤重盖子上的零部件都要花费20分钟左右,工人们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既耗时又耗力。于是,付天福开始琢磨怎么样缩短操作时间。

  经过不停地摸索,付天福在设备的盖子上增加了一个省力顶紧装置,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整个操作,为操作人员节省了95%的时间,得到一致好评。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工厂里,部分老设备出现运行不稳定、产品质量不稳定等情况。为此,付天福和同事们经过加班加点的研究,对设备的零部件等完成了升级改造,还从中还掌握了核心工艺的装备技术,彻底消除了对进口设备的依赖,为公司节约设备技改成本超过5000万元。

  为了带好队伍,付天福不停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参加培训、上网学习、翻阅书籍、参加各类技能竞赛……通过这种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方式,付天福还取得了除装配钳工以外的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叉车司机爱游戏、高处作业等各类证书。

  “这是一份需要不断积累的工作,也是一份很有成就感的工作,当看到自己加工的零部件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有生命’的过程,是很满足的,作为一名技术工人,我很骄傲。”付天福说。

  曾超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领办人、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安全研究所有限公司分析产品研究院副院长

  大学毕业后,曾超便开始从事软件开发工作,15年来的踏实努力,让他成长为大数据领域的专家,也成了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对曾超来说,在专业领域中的成长,离不开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已经运用到了很多行业当中。”曾超介绍,在实际应用中,大数据工程师会通过对算子进行排列组合,搭建出大数据模型“网”, 将不法分子精准捕获。

  “我们开发的平台可以先通过大数据比对,排查出异常,再逐级筛选,最终确定目标。”曾超介绍说,近年来,曾超和团队通过自主开发的“天算”建模平台,帮助公安部门锁定了不少参与电信诈骗的不法分子。

  除了服务厦门公安系统,曾超参与开发的“千钧缉私”平台更是运用到了厦门海关“忠诚”行动当中,为海关部门追捕走私成品油的不法分子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在曾超看来,大数据、大模型在打击违法犯罪上的应用,即是新质生产力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的一大利好。

  2020年,厦门首次在大数据专业开展职称评审。2021年,曾超评上大数据专业高级工程师后,便作为行业内的专家,参与到每年的职称评审中。曾超认为,职称评审不仅有助于用人单位进行人才选拔,也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自己动手,做出想要的产品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曾超告诉记者,未来,他的目标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继续将技术转化成产品,运用到实际场景中,用好的产品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大数据行业发展。